1志愿服务 播下爱的种子
彭昱菱始终相信,“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相比于背水一战、孤注一掷,她更愿意尝试更多的可能,充分利用大学的时光,做足充分的准备,让未来不留遗憾。
彭昱菱用实际行动证明着自己的人生信条。从大一开始,她就积极参加校内外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大二时,作为主要负责人组织开展学院“博爱青春”项目——“心手相牵十二载,筑梦高墙永传爱”,走进江苏省盐城监狱关爱服刑人员,进家庭关爱服刑人员子女。通过与服刑家庭的沟通与交流,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促进父母子女的深层了解互动,让服刑人员弥补遗憾,让子女感受到来自狱中父母的关心。来自大学生的关爱和活力给服刑人员漫长的铁窗生涯带来慰藉和希望,项目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该项目在2018年驻盐高校红十字会“博爱青春”志愿服务项目评比中荣获一等奖,获全省高校红十字会“博爱青春”暑期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彭昱菱本人被评为2018年“江苏省优秀大学生志愿者”。项目负责的过程中,人道、博爱、奉献的慈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彭昱菱,她的使命感倍增。因此,当启东市税务局、南通地区选调生的体检通知都摆在她面前时,她毅然选择了后者。正如她自己所说:
“税务局的工作相对按部就班,而选调生则充满了挑战和未知,我想给自己更多的机会去基层大展身手,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发挥自己的一点点光和热。”
2脚踏实地 找准合适方法
说到备考的经历,彭昱菱坦言“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常识的积累可以利用吃饭、打水的“边角料时间”看视频,言语练习中也能积累下不少申论写作的素材文段,而理科类的题其实是融会贯通的,灵活运用知识点可以大大提高做题速度。
在同宿舍考研同学的陪伴和激励下,彭昱菱坚持早出晚归,风雨无阻。每天7:00开始看错题、整理素材,9:00就一定要进入高度紧张的做题状态,计时完成一套模拟卷,来保证考试时的速度。
“最难的是面试”,彭昱菱提到,自己其实是个内向的人,面试是最具挑战的一关。为了克服自己不敢开口、声音小的劣势,她每天清晨在小区里朗读新闻,对着亲朋好友练习题目。为了能流畅地表达观点,她坚持观看《新闻联播》,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热点事件。
摒弃模板化的答题结构,她学方法而不背文字,渐渐有了自己的答题风格。很多题目联系实际谈、由小见大谈往往更能吸引考官。在选调生面试的考场上,她稳定发挥,以面试第一、综合第二的成绩成功晋级。
在漫长的备考日子里,彭昱菱也曾有过自我怀疑,害怕失败。但只要一坐到图书馆的座位上,听着耳边的背书声、做题声,就立马打起精神进入状态。她知道,这条路并不孤独,奋斗是青春的底色,而不悔是给自己的交代。
3修炼自我 迎接未来挑战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彭昱菱不断地磨砺着自己的意志,勇于挑战,笃定前行。
大学四年,彭昱菱一直担任班长,协助辅导员管理班级事务,获得了师生的一致认可。记得有一次,同宿舍的女生和隔壁宿舍的女生因为申报奖学金发生了矛盾,她公平公正、不偏不倚、按规矩办事,大家都对她心服口服。2020年彭昱菱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正如她的辅导员江莹老师所说:“彭昱菱非常有韧劲、肯吃苦、能坚持,工作学习中遇到困难,从不轻言放弃。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影响着身边的同学,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在江莹老师的支持和帮助下,彭昱菱还带领班级同学创作微电影《我的“极品”同学》,以校园内的真人真事为原型,描写那些看似“极品”的同学身上的闪光点,弘扬正能量,引起师生的关注。
彭昱菱感受到,融媒体时代要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接地气的语言,用小事情讲好大道理,更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宣传效果。
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彭昱菱若有所思的告诉记者,学习强国上看到一篇题为《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文章,给了即将奔赴基层的她很大启发。作为一名人民公仆,就要学会修炼自身,增强干事创业的本领,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
基于对家乡深厚的感情,她选择了南通地区的选调生,南通人杰地灵,方言文化众多,她笑道:
“接下来我要好好学习南通各地的方言,解决沟通障碍,沉下心来修炼自己,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工作的方法。”
没有过多的豪言壮语,彭昱菱从始至终默默走好自己的每一步路,将青春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谦虚谨慎、常怀感恩,她牢记自己来时的路,心怀远方。
文字|王丽坤 刘婧
图片|谢欣宇
编辑|唐淇
责编|俞韩
审核丨王丽坤
统筹丨刘荣